資產與負債,
除了是在公司財報上冷冰冰又令人頭痛的名詞外,
其實跟我們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也是密不可分!
人類從石器時代開始以物易物,
到了現代用金錢的方式進行交易,
所有的行為都是購買與持有。
我們會購買持有的東西五花八門,
除了消耗品以外,
更多大筆的開銷是來自於那些「非消耗品」。
石器時代需要打獵用的長矛、
大戶人家可能還需要一張大氣沉重的石桌…等等;
到了現代,我們可能會買車買房買傢俱,
但大家知道什麼樣的東西我們該多買?
什麼樣的玩意又該控制買呢?
在文章開始前建議可以先複習一下第一課,
這樣會更有串聯性喔:
延伸閱讀:理財投資新手第一課,投資理財應該要分開談
內容目錄
購買非消耗品都在增加你的資產與負債
如果把一個人當作一間公司,
生活消費狀況也會像一間公司的財報一樣呈現:
每日三餐、搭車上班交通–>公司的營業費用;
買了一台送Uber Eat 的車–>公司的資產;
貸款買了一台遊戲機–>公司的負債。
生活上的一切購買行為都跟「人生財報」息息相關。
也因此了解自己經營狀況,不讓自己倒閉是件重要的事情。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不討論所謂日常開銷,
像是所謂的該不該一直吃大餐?
我可以繼續網購買衣服嗎?
這類型的問題這次不討論,
我們先專住討論個人的資產負債購買行為。
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
最簡單的原則:
為你帶來現金的是資產;把現金從你身上帶走的是負債。
套用到公司經營,
公司今天買進一台新的生產機台,
是要為公司生產產品賺取收入,
那這台新機台可以視為要為公司帶來現金的資產;
若公司今天買了一台爆米花機給員工,
爆米花機除了平常要花錢購買原料外,
遇到機台出問題還需要花錢修理,
種種維護費用將現金從公司帶走了,
我們可以視爆米花機為公司的負債。

同樣的對應到個人購買行為上,
若你今天購買一台車是為了開計程車討生活或是賺外塊,
則這台車子為你帶來現金收入視為個人資產;
反之若只是想要開好開爽開滿,
則車子可視為你個人負債。
當然要強調,
並不是說完全不能購買負債,
繼續舉上面的例子,
爆米花機說不定就是聯繫公司員工感情,
讓整體向心力與工作效率更上一層樓的補品;
買車開好開爽也說不定是你人生階段性目標,
買了之後會更有動力工作!
因此負債不是不能買,
有些負債於感情上或是情境上還必須買!
但購買之前要充分了解自己買的是什麼東西,
以及購買完後自己要承擔什麼樣的支出。

生活中常見的資產負債舉例練習
讓我們來開始練習判斷哪些消費是屬於資產,
哪些又屬於負債吧?
一起看看下圖練習一下:

給大家幾秒鐘思考,答案在下面喔!
3
2
1
公布答案嚕!

自住房子真的是負債嗎?
看到上表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會問,
也是比較有爭議的一項產品:
自住房子真的是負債嗎?
我買房不用繳房租,不用把錢付給別人、
而且房價一直漲,買自住房在換屋的時候賣掉也會賺錢,
是投資的一種吧?
在講我的想法之前要重申一次:
我絕對不是說買自住房是不對的!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需求,
就像上面說的我有朋友買完自住房後上班都有精神起來,
其餘花費也相對減少了!
但請在購買前要想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1.你買的房不是你的
你以為買了房子就是你的房子嗎?
不!
這間房子只有20%是你的,其他80%是銀行的!
不信嗎?
不繳房貸兩個月後看看是否還能進這間房子?
也因為如此,當你買房自住後每個月繳房貸的利息壓力,
除非有其他業外收入或被動收入,
不然相信很多人是無暇再進行其他投資的,
這也大大的限制你再創造獲利的機會。
延伸閱讀:如何創造額外收入?被動收入?或許你可以試試看聯盟行銷。
此外,購買房屋後除了裝潢修繕以外,
每年繳稅繳管理費更是一大費用,
這些費用也必須在買房前納入考量。
2.不繳房租給別人的確有省,但也損失機會成本
我以桃園租金行情實例來算:
若是家庭式約50坪權狀的房屋,
租金含管理費約30,000;
但若買房自住則初抓本金加利息每個月需給銀行43,000。
那當然43,000其中大概僅有15,000~20,000左右是利息
(銀行不同時期提供不同利率),
其餘金額則是本金。
也因此每個月省下來的錢不會是30,000,
而是 (30,000-17,500房貸利息-5,000大樓管理費)=7,500元/月

雖然這不代表完全正確的數字,
但自住房還有每年土地稅房屋稅,
屋況修繕費用等等,
其實細算下來可能省的錢更少。
每個月省下小於一萬元的金額,
代價則是因為你要付出大量的資金於房貸本金利息上,
以上述的例子需要每個月付出43,000房貸本金與利息+5000管理費=48,000
會因此喪失投資任何金融產品的機會,
你唯一可能會上漲的資產就僅剩這棟房子,
風險也比較高一些。
3.可是房價每年漲,早買早享受,晚買吃大虧
房價漲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你要先確認自己買的房子是未來會增值的房子,
很多話題性較高的房子買入後大跌的故事也是時有耳聞。
再來還要抵抗大環境因素。
的確華人有土斯有財的思想根深到基因層面,
因此台灣房價要跌到像日本那麼誇張我認為機率還是比較小的,
但我們不得不考慮兩個問題:
少子化讓整體房市供過於求、
政策不確定性風險影響房價因素。
供需問題我想很直白可以明瞭,
賣的人多買的人少價格自然就會掉,
這部份影響是長遠才看得出來的,
近期比較顯著的例子是學區房的崩潰,
因為少子化因素部分學校倒閉,
當初認為穩賺不賠的學區房房價跟著受到影響。

另外政策方面最近狂推居住正義,
那所謂的「社會宅」也會越蓋越多,
社會宅越多就會影響到附近租屋的租金價格,
更進一步的影響到房價,
要是過幾年政府再推房屋持有稅、實價登錄2.0等等,
也是會影響到房價的關鍵政策因素。
4.所以你是說都不要買自住房?
不我會買,我也有規劃要買。
上述所說買自住房有自住房的需求,
但只是我買房之前會考慮以下幾點
延伸閱讀:存股買房的策略可行嗎?我實測給你看!
一、現在的經濟能力與投資狀況
人不應該為了買一棟夢想中的房子搞到無法生活自理。
在買房前應該要細算頭期款、裝潢費用,
以及後續有沒有辦法負擔房貸,
若是無法應該拉低自己的需求,
先從郊區或是小房開始。
另外若手上有很好的投資機會,
我也會選擇先進行投資。
錢滾錢是硬道理,若將資金先投入自住房,
接下來投資的效率會被大大影響;
但若是已經投資到一定的金額,
反而可以更輕鬆負擔房貸。
二、自住房不一定要賺錢,但不要讓自己虧錢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在開始講這點之前因為Location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買房的細節相當多,
包含格局、建商、材料等等,
這邊之後再另開一篇說明。
但先提兩個最重要不會讓你虧到錢的關鍵,
其一是價錢。
廢話!價錢還用說?
這的確是廢話,但很多人在看房時容易昏了頭!
尤其是看預售屋時,因為沒有實體的房型,
再加上建商精心設計的漂亮樣品屋,
跟你說剩下最後兩間了喔!
就會把一切拋諸腦後。
要如何買到價格實惠的房子,
本篇在這邊先提供心法
耐心:要有下一間會更好的心態擺在心上,不要委屈自己!
毅力:多看房會看出很多妖魔鬼怪,也會讓你的消息更四通八達,當有一些低於市價的房子時,你看房認識的房仲會主動通知你。給自己一個目標吧!至少看30間以上的房子再考慮購買。
另外還可以透過購買法拍屋的方式,
就擇篇再談。
其二要注意的是地點。
地點關乎到這個房子是否抗跌(或是大漲?),
大眾運輸、附近是否有嫌惡設施如焚化爐、生活機能等等,
地點好,則未來要換屋的買家較多,
更容易有求大於供的狀況,
房價也就自然能抗跌甚至上漲。
小結
在理財方面需要知道自己持有的是資產還是負債。
資產帶給你現金;負債帶走你的現金。
因此資產要買多一點;負債則是要加以控制,
若將負債誤認為資產進而不斷購買,
就會發現你的現金被不斷帶走,且無形的,
不可不防阿!
延伸閱讀:理財投資新手第一課,投資理財應該要分開談
Hank
看到房子那一段很有感觸,我也想買一棟理想中的房子,但真的要考量自己能否負荷
Lun
資產和負債這個觀念我是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學到的!
這篇文章又分析得更清楚~!感謝分享
鯊鯊
那
當把房貸繳清的那天或自住房轉手的那天,那麼房子就會從負債轉換成資產嗎?
Wesley
把房貸繳清的那天可視為資產;
轉手的那天就要看有沒有賺了~
RT
真的要分清楚什麼是資產跟負債…
好多朋友最近買了車說是資產…
殊不知…如果不當計程車就是負債啊~~
已轉發給朋友看了~
感恩分享~
Wei
我非常同意版主的觀點
買房子雖然是不用繳交房租,但是損失機會成本這件事情更嚴重
很喜歡你的切入思考點!
謝謝版主的細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