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對很多人來說看到這本書名,
可能會認為這又是一本
老生常談、心靈雞湯、騙騙買書錢的一本書。
但在各大財經KOL強力推薦後我買了這本書來看,
發現這的確是心靈雞湯,
但這個雞湯卻意外好喝不膩口!
雖然書中有20個章節,
但並不是每個章節我都有”感覺”,
我濃縮了一些對我個人特別受用的章節在此分享,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同時,我跟朋友有稍微討論這本書,
發現其實每個人的心得都不太一樣,
所以看完介紹若是真的很有興趣,
也不妨自己買回來品嘗。
內容目錄
沒有人是智障,我們只是生長在不同年代
2006年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烏麗克與斯特凡,
累積50年的資料,研究美國人如何理財。
理論上來說這是項科學研究,
設定理財目標、合理的理財方式、達成目標;
但兩位經濟學家發現:
如何理財很大程度的受到生長環境的影響
散戶承擔風險的意願取決於個人的人生歷程
以股票為例,如果在1970年出生,他們未來十年
S&P指數飆漲十倍;
但如果在1950年出生,則他們未來十年的股市報酬率幾乎聞風不動
出生日期僅僅相差20年,
對於他們青少年時期接受到關於”股市”的看法就會完全不同。
在財務規劃上,
幾乎所有人、當初的決策都有邏輯,
而這個邏輯來自於他的成長背景,
因此我們也不必覺得:
「明明這樣就比較好!為什麼他不聽?他是不是瘋了?」
只要開始都是件值得鼓勵的事情。

投資路上運氣比你想像的重要很多很多
比爾蓋茲,前世界首富。
我們在描述他時除了說他工作勤奮外,
更津津樂道的是他對於「電腦」這項產品的慧眼獨具,
在電腦還沒普及化與變熱門之前他就全心投入。
當時蓋茲的求學年代,
全世界的高中生人數有三億人;
美國高中人數有一千八百萬人;
能進入美國湖濱中學,即蓋茲第一次接觸到電腦的中學只有三百人。
當時美國只有寥寥幾間中學有電腦。
當然比爾蓋茲是有遠見且聰明的,
但他也比世界上所有的人在起跑時贏了一百萬倍(三億/三百萬)

目前我們在做Case Study的時候,
常常會聚焦在
『成功的人如何成功』
以及
『失敗的人為何失敗』
但往往這些例子中都有一體兩面的因素,
也往往運氣才是扮演最終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因素。
現在看起來2006年祖克博拒絕雅虎的10億美元收購是聰明的決定;
但當時看有不少人覺得是愚蠢的。
失敗的企業也層用盡全力經營;
“激勵人心的大膽舉動”與“魯莽不顧一切後果”
兩者誰對往往是要到結果出爐才會知道。
所以這本書是要我們耍廢就好反正一切靠運氣嗎?
其實他要告訴我們的是有三點我們要謹記在心:
1.謙虛:在你成功的時候不要過於自滿,覺得功勞都在我,是我的努力與聰明才智才得到這一切。將自己的部分功勞歸功於”運氣好”。儘管沮喪,但這或許才是事實。
2.不氣餒:失敗並不全部一定是決策或行動問題,有可能是運氣不好造成,重點是不要過於沮喪,要實事求是分析問題。
3.不要做極端案例研究:請研究普遍的通則,不要研究一個人為何成功這種單獨的個案。除了個性與時空環境無法複製,也無法複製他的運氣。當你過於相信單獨個案的結果-喔原來這麼做就一定會成功,往往不一定會得到好結果。
地球的冰河時期其實是複利效應造成的
地球科學證據顯示,
地球曾經被冰雪覆蓋住五次,
在科學上稱之為地球的冰河時期。
為何會發生冰河時期有眾多不同的研究,
其中最有名的研究是「地球傾斜偏離論」:
“太陽和月球的引力會影響地球傾斜的角度,間接造成南北極日照時間多一點或少一點。當夏季不夠炎熱時,會使當年冬天的殘雪無法完全融解,而使地球溫度微微下降,又造成下一個冬季來臨時更容易累積大量的雪…反覆循環,可能累積數萬年,就形成了用冰雪覆蓋整個地球的力量-冰河時期。”
複利效應是我們投資常聽到的,
最常看到就是列出一張表,
告訴你每年都投資、年化報酬率多少、投資多少年後會有多少報酬。
但對我來說,沒有以冰河時期的故事告訴我們「持續」的重要性,
來的更衝擊與印象深刻。
華倫.巴菲特現在的淨資產為845億美元;
其中842億美元是五十歲後得到的;
815億美元則是在他六十歲後得到的,
訪間探討巴菲特的書很多,
但沒有一本的書名是
《巴菲特成功投資關鍵-持續的投資獲利而且他活得真的有夠久》

人人都應該當貪財玻璃獸

致富跟守財是相反的邏輯。
想要致富需要有樂觀的冒險精神,要勇敢踏出舒適圈;
而守財則是要保持謙卑,並時時擔心失去自己的財富。
富比世雜誌公布的四百大富豪中,
每十年會有20%的富豪從榜單消失,
可見這四百個人都很會獲取財富,
但至少有20%的人不會抱持財富,
可能的原因就是兩者是完全衝突得,
在衝突得概念中取得平衡是困難得。
要保持好這兩種心態的平衡,
作者提出三點,但我這邊只擷取出兩點我認為比較有道理的:
一、沒有理由為自己沒有的事物賭上自己不可或缺的事物
不可或缺的事物:名聲、家人、朋友、愛人…還有讓你賴以為生的本金。
有許多事情無論潛在利益多大,都不值得你冒險去取得。
「損失50%的本金,需要賺100%才能回本。」
二、保持樂觀心態很重要
所謂的樂觀不是盲目地相信事情馬上會好起來,
而是充分認識到路途上會遇到一堆爛事,
但按照歷史軌跡他終究會好起來。
這在投資心態上尤其重要,
有樂觀心態才不會過度恐慌胡亂停損。
美國過去170年來經濟成長將近100倍,
但其中發生過
‧九場重大戰爭,破千萬人死亡
‧四位美國總統遭到暗殺
‧99.9%在這期間創立的企業倒閉
‧股市下修超過10%以上的有102次
還有一脫拉庫的鳥事,
在這無時無刻都不缺悲觀心態的170年內,
美國的生活水準提高20倍。
延伸閱讀:四大記帳方法比較-終極懶人記帳法
你有想過你花錢的效率好不好嗎?
這邊講的花錢效率不是指我們在採買物品進行比價,
而是更貼近於心靈層面的效率。
(當然買到最便宜的同質商品心靈也是會很滿足)
1970年代爆發石油危機,
全世界的經濟興興向榮,
計算出石油的供需不是很困難,
很快就得到結論-石油即將枯竭。
然而到了2020的現在,
石油並沒有用完,
是人類發現了以前未探勘的石油嗎?
是的!1970以後新發現的石油、天然氣增加了六成左右,
但更為重要的則是人類運用石油的效率增加了一倍以上!
現在超大型休旅車的耗油量,
約略等於1970年代的小車耗油量,
美國人在石油消耗的金額甚至比1950年低,
可以說人類運用資源更有效率救了我們自己。
回到存錢這檔事,
與其說是存錢,
不如換個想法
誰花錢比較有效率?

同樣我要開心,
每天吃大餐、一周吃一次大餐、一個月吃一次大餐、一季吃一次、一年吃一次、都不吃,
哪一個CP值對你來說最高?
一定不會是每天吃,也不會是都不吃,
如果仔細評估後,
一周次一次和一個月吃一次的快樂是一樣的,
那是不是一個月吃一次大餐的CP值比較高呢?
在花錢這檔事上面專注於讓自己真正快樂的事情
而不是讓別人快樂
也不會是讓別人以為自己很快樂
有些人存錢是為了買車買房小孩教育基金,
那些都很好!
作者另外提到,應對風險,存錢才是最好的策略。
在台灣早期,
你需要競爭的人就本島刁民們,
現在國際化社會,
你必須要和全球聰明的人競爭。
舉一個年紀跟我差不多的人會懂的例子:
以前在念書的時候常被告知-
「學好英文以後會很有競爭力。」
請問現在還有誰會把英文能力當競爭力的一環?
在高度競爭的國際社會,
英文能力已經被當基本能力了。
要怎麼應對?
「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優秀!」
是個不算錯誤但不怎麼好的答案,
因為世界上不缺聰明優秀的人。
但如果存錢到一定的程度讓自己更有彈性,
不論是投資還是生活,
那或許是個保守但萬用的答案。
與其規避風險,不如讓自己能夠承受風險
讓我們複習一下在前一個段落中有提到:
不論現在對於未來有多悲觀,或是發生不好的事情,
如美中大戰、新冠病毒等等,
依照過去的經驗來看,
世界總是慢慢變好。
也就是在這樣樂觀的情緒下看待市場,
時間久了我們總是會取得成功。
但在這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可怕』的事情找上門。
「股市要崩盤了!快逃!」
「這個修正就是崩盤的前兆!」
根據Google資料,過去170年來,
美國報章雜誌出現『經濟悲觀』的次數高達29,000次。
在這過程中,
沒有一個人的每次預測是有高度準確率的,
往往某個大師這次說中了,
下次就掉漆。
但不變的是,在這過程中我們的經濟仍然持續成長。
書中有一句特別有意思的標題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作者認為承受、承擔資產下跌的痛苦感覺,
是你要享受未來市場為你帶來超額報酬的必要之痛。
那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將問題收斂到
-每個人可以承受怎樣的痛苦?
每個人可以承受的痛苦程度不同,
就像去遊樂園
如果你心臟很強大追求刺激,
那玩雲霄飛車(例:短線炒股)對你來說是最佳選擇;
但若你很容易感到心悸身體不適,
那玩個旋轉木馬(例:長線ETF)也不錯!
畢竟來遊樂園就是要讓自己”值回票價”,
最好的值回票價我想是身體心靈都健康。
要更進一步確保當災難發生時,
是自己可以承受的,
那就要在做決策前「保留自己犯錯的空間」。

班傑明·葛拉漢認為安全邊際是非常好的方法:
「安全邊際讓預測變得毫無必要。」
安全邊際是在決策的時候留下自己犯錯的空間。
但很多人會誤會留下犯錯的空間是種懦弱,
承認自己會犯錯感覺很不好,
但預留下的空間可以讓自度過那些難受的時刻。
有考慮過當你All In所有的資產再加上開槓桿,
但資產下跌30%的難受感覺嗎?
或是思考同一個情況下,
你只拿出身外、不是退休計畫需要的錢財投資,
虧損30%的感受?
而我們都知道長期來看,
資產總是會成長。
試想一個遊戲是俄羅斯輪盤左輪手槍,
槍中有六個彈匣,但只有一顆子彈。
拿起來對著自己的頭部開槍,
如果沒有子彈,那你可以獲得6,000萬美金的報酬,
請問,若你不是走投無路的人,
你會參加這個遊戲嗎?
我想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參加!
縱使這算起來報酬的期望值有1,000萬美金,
但每個人都無法承受”中槍”的痛苦。

小結
本身在投資界打滾多年了,
有些觀念好像我本來就懂了,
但在看這本 “致富心態” 時又有種暮鼓晨鐘的感覺。
或許是因為這本書敘述的方試,
也或許是他舉的例子,
讀完的感覺比較不像一般雞湯文:
膩口、讀過就忘。
讀完後反而有種祥和感,
心裡對於投資的起起伏伏也更可以淡定的看代,
我想在這漫長的投資路來說,
是件好事!
也推薦”致富心態”給大家閱讀。
◆蝦皮書評介紹連結
—
你可能會喜歡…好書推薦
延伸閱讀:價值投資的反思,橡樹資本 Howard Marks Memo
延伸閱讀:經濟學入門輕鬆好書推薦
延伸閱讀:價值投資最佳選擇,股人阿勳教你價值投資
延伸閱讀:我該換工作嗎?每個職場人都改懂的思考技術-轉職思考法
延伸閱讀:深入思考,直覺決策-深思快想
延伸閱讀:比天賦更重要的學習方法-刻意練習
GTing
的確,錢如果可以像雪球效應的方式用滾的是最好的,但往往很多人無法踏出那第一步,又或者遭遇到挫折失敗後就一蹶不振的收手,所以做就對了,相信自己才是!!!
馬克的足跡
跟著大盤走就對了,都一直以ETF為主~
一弦
每个故事都直接触动人心,投资真的要有正确的心态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