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是在什麼情況買下了這本書,但如果要給這本書一個簡單的結論,那我會說這本書給我的幫助實在不大。
本書有三大重點:
1.早起很重要(用『創造早晨的奇蹟』這個名詞包裝)
2.如何不賴床
3.如何在這個早晨做六件事情挽救自己的人生
內容目錄
早起有多重要
這當然要從作者親身經歷說起,但看起來過於勵志且俗套,至少我在看的時候沒有被感動到。
作者哈爾·艾爾羅德,自述人生經歷:

大學一年級結束時,是某間資產兩億美金公司的王牌銷售員,此時的他還有愛他的女友以及家人,但卻在一場車禍中遭遇不幸-臨床上診斷死亡幸運救回、大腿骨骨折判斷可能一輩子無法走路、部分腦部永久損傷……
接下來和所有勵志故事一樣,他努力重新站起來、再重新成為王牌業務、金牌講師,人生再次攀爬到高峰時又因08年金融海嘯,財務問題跌入谷底,。最後,就是透過這他稱為「創造奇蹟的早晨」這樣”奇蹟”的方法,又再一次地站了起來。
那什麼是創造奇蹟的早晨呢?
當我閱讀完這本書,我對於創造奇蹟的早晨的理解就是
「早起一個小時專心工作或做有益身心的事情」
當然我不否認作者提供的建議是無效的,只是啟發性較少。作者強調的內容再近年來許多其他書籍都有更深入的探討,例如每天持續的早起改變可以改變人生,這個觀點『原子習慣』或是『複利效應』這兩本書都有談到,而且談得更深入,所以我會覺得與其看這本書,不如將『原子習慣』或是『複利效應』找出來看可能更有收穫。

再者,作者強調早起的力量,我並不是很買單。在看完了『人為什麼要睡覺』這本書後,我們可以知道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會有晨型人和夜貓子-即在白天或晚上效率比較高的兩種人,我們也都知道很多成功人士、富豪都很早起,但不代表我們學習他們早起就會成功、就會適合我們。

基於以上的觀點,我對這本書並不是很推薦,我盡量將我吸收到的內容整理為以下精華供各位參考。
如何不賴床
要「創造奇蹟的早晨」首先就是要起床。相信早起這件事情對許多人是困難的,先不論你是晨型人還是夜貓子,光是年紀與工作勞累度就會影響到我們是否能早起。
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學生時代有個外號是『早起魔人』,我一直認為我是晨型人,甚至我一直到前年工作時(2020年),為了兼顧當時在創作的Podcast,可以每天四點起來剪音頻。但到了2021年底後,我就幾乎喪失了早起的能力,現在還在復健中。
比起早起我會認為充分的休息,對於生產力是更有幫助的。但如果大家真的想知道如何幫助早起,那這本書有提供五個步驟,幫助各位早起。
1.建立好心理準備:作者表示早晨的第一個念頭通常是睡前的最後一個念頭,因此若睡前想的是-天啊我明天要早起好痛苦阿!那起來第一個想法就是痛苦的,那就起不來了!因此最好是在睡前要有肯定、對於早起興奮的想法,換成現在的白話文就是-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2.鬧鐘擺遠一點:讓你身體離開床、動一動,有助於防止你再次賴床。
3.刷牙:一樣是動一動預防再睡著,且若使用帶有薄荷的牙膏或漱口水,效果更好。
4.喝水:脫水會造成疲勞,睡眠6-8小時身體其實有微微的脫水,因此早起喝一杯水有助於身體解除疲勞與甦醒。
5.換上運動衣服:運動完除了會驅除睡眠外,些微的流汗運動更可提升專注力。

挽救人生的六件事情
上述講的是如何不賴床,以及起床的「儀式」。那起床後除了工作以外,又該做些什麼呢?
作者提供六件對身心有益的事情,甚至在書中表示做這些事情挽救了他的人生,稱之為挽救人生六法(Life S.A.V.E.R.S.)
1.靜心(Silence):靜坐、禱告、深呼吸、反省、感恩。基本上就是靜坐冥想的一環。有關冥想對身心有怎樣的幫助、該如何進行冥想,其實網路上很多資料可查詢,這邊就不再贅述。
2.肯定(Affirmative):簡單來說是一種自我肯定,甚至可以說是自我催眠。有關本書的敘述我認為太過繁瑣,在『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中,作者請大家每天早上睡醒第一件事情,是對著鏡子大聲說XXX(自己)是有錢人,接著指著自己的腦袋說:這是有錢人的腦袋。
這個方法太恥了,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也超越了我能負荷的心靈極限,所以我也不確定是個有用的方法。但實際上滿多心理學研究表示,自我催眠對於一個人的成就有莫大的幫助,而我們常聽到的“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也是類似的概念。當你催眠自己是這樣的人,身體就會自然地想跟上心靈,而做出符合這樣人設的事情或練習、或是努力。
3.觀想(Visualization):我還是覺得這本書寫得太玄太饒口了(還是是翻譯的問題?)。以我自己的想法來理解,我會認為這是要表達將目標『具體化』、『碎片化』。
“我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一定沒有”我要成為一個偉大的攝影師”具體;而”我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攝影師”又比前面的目標更有輪廓了些。當目標越具體,我們的行動才會更加有方向性。幫助老奶奶過馬路也很偉大,但這無助於你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攝影師。(當然還是要幫助老奶奶過馬路謝謝)
另外若是可以在這些目標中拆解出小目標,在各個小目標中設立時間點與獎賞點,例如以成為人物攝影師為目標,拍攝100張人物照片當作第一年的目標,其中又可切分每周至少拍兩張當作小目標,前十周拍30歲左右的男性、第二個十周拍女性…
像這樣將目標拆解成小碎片,是許多目標管理上常應用的技巧。
4.運動(Exercise)
5.閱讀(Read)
以上兩個都很棒,但可能不需要贅述。
6.書寫(Scribing):這裡的書寫專指的是個人日記。作者認為日記有助於自我檢討、自我覺察,以及發現生活中的新靈感。我其實一直都有想要寫日記,但大概都是寫了兩篇就放棄了,也因此我一直沒有體會到寫日記的魅力與功能。

結語
看書名會認為這本書是一本工具書,但實際進去閱讀後才發現這本書是比較偏向雞湯文的書,因此我認為本書對我的幫助不大。但如果是研究過自己的作息,認為自己是晨型人,想要多加利用早晨的時光,那也可以參考本書試試看作者提供的方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