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這篇文章算是在安排的schedule內,
但將撰寫的順序往前拉一些。
啟動點是我有參加的其中一個課程,
課程的老師有PO一個截圖,
說有粉專惡意攻擊他,
我就去那個粉專拜讀一下,
也有看了一些DCARD的分享文,
沒錯我在講的是有在前幾篇文章推過的
『AMP聯盟行銷大師班』
相關的批評文章網路上隨便找都有我就不附上連結了。
本篇文章主旨也不是要幫大師班護航,
這個課程的優缺點我在下面文章會講到,
對我來說網路課程免除了空間時間上的限制,
這個學習管道相對方便,
因此近年來我也是參加了不少網路課程,
但也確實踩了不少地雷!
因此本篇文章主旨就是要以自身經驗出發,
加上之前有幸詢問 大大說書的創辦人-許景泰
關於網路課程選擇的一些問題,
希望讓大家對於有興趣的網路課程可以有初步的篩選,
讓自己花的錢更值得。
內容目錄
網路課程的優點與缺點
網路課程的優點上述有說了一些,
1.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不用特意安排自己的時間配合課程時間;
2.同類型的課程網路上因為不用場地租借費等關係,相對便宜;
3.網路課程很多不需要教師執照,選擇更多元一些。
但相對來說缺點也是以第3點出發。
現在網路上很常見的課程來源是所謂的社群網紅,
並不是說社群網紅開課都是爛,
而是當一樣東西數量多起來時,
又沒有管控品質的方式,
難免會出現「樹多枯枝」的狀況。
尤其是「知識輸出型」的網路課程,
當你上完之後覺得這堂課很爛,
但往下滑又看到一堆:
「謝謝老師!這堂課太有收穫了!」
「學習完這堂課讓我財務自由了。」
各式各樣的吹捧,
你就會不知道
『我會覺得爛是我吸收的問題還是這堂課真的有問題?』
再加上若有人去留言真實心得,
很有可能會被版主刪除留言,
因此真的很難在購買之前判斷這堂課程是否划算。
我的踩雷經驗談
我覺得我有追求知識的癖好。
之所有說是癖好是因為我每個月都會買書,
範圍很廣什麼都可買,
但不一定會看完……這是我要改進的地方。
話說某次買了一本也是教你怎麼副業發財的書,
後面推薦了某人開設的的「建立部落格賺錢」的課程,
不得不說他的行銷企劃寫得非常好(或是當初特別純?),
我就購買了第一個線上課程-台幣約七千元,
是我購買過幾乎最便宜的課程,
也是我認為最貴的課程!
客觀的條件來說,
她開的課程不論是講課的口條、
教材準備的用心程度、
課程準備的內容豐富度和完成度都相當低,
以至於我課程大概上了一半就放棄繼續浪費時間了。
標題以及行銷的描述上,
是在講述如何架設一個好的部落格,
讓這個部落格為你帶來被動收入,
並且也是拉了幾個學員的留言背書。
但實際上課程的內容關於架設部落格的知識,
幾乎都可以從Google找到,
不是說整理資訊不行,
三角函數現在Google也可以找到原理與說明,
但我們還是會送孩子去學校,
是因為真人教學會將知識內化再傳播,
這樣的「知識轉化」是現在單純Google資訊無法取代的原因之一。

而這堂課不僅沒有做到開課最基礎的知識轉化,
對我來說頂多是將Google的內容複製貼上,
連整理資訊都沒有,
幫我省下的僅僅是我在搜尋引擎上打字的時間。
而另一方面課程講述的行銷方式,
我認為比較像在如何欺騙人購買產品。
所謂欺騙就是揚善隱惡,
或許這樣的手法在過去時代對於一些不良的銷售員是很棒的銷售手段,
但在網路發達的現在,
查什麼資訊都非常快,
這樣做我認為僅僅是將自己名聲搞臭。
「浪費」了這幾千塊後,
我開始思考:
「我對於線上課程有需求,也還是會持續購買。
但我該怎麼做才不會再踩雷呢?」
大大讀書創辦人-許景泰怎麼說
在2019年時有幸參加一個創業論壇,
剛好許景泰先生是其中一位講者,
也是一位創業家,
其創業的內容也剛好是網路知識輸出類型,
我就在論壇最後的Q&A提出疑問:
「課程多到爆的現在,該怎麼挑選課程才不會踩到雷呢?」
許景泰先生的回答,認為關鍵有兩點
1.課程平台的可信度
2.開課老師的作品
課程平台的可信度
這觀點其實很好理解。
你去Costco或是家樂福買東西,
踩到雷的機率一定比路邊攤來的低!
這裡也並不是說路邊攤一定都是爛貨,
而是像Costco這種大型量販店,要顧面子的!
平台的口碑是一個不斷吸引人加入的利器,
大型平台在評估是否可以開設課程以及課程定價上都有一套邏輯,
舉例來說要在Hahow開課,
除了你要有自我介紹以外,
還需要先準備課程大綱以及影片,
部分課程作品,最後募資成功才能順利開課;
相較於Teachable這個平台上則是沒有那麼多限制。

當然有許多很棒的老師,
因為不想被大型平台收取太多比例的傭金,
而選擇自己開課,
所以我才說路邊攤不一定不好,
只是風險較高。
老師過去的作品
教插花的你是否看過她的作品?
教投資理財的課程是否知道她在市場上的表現?
我第一個浪費錢的課程,
就是在沒看過課程老師自己架設的網站下購買。
關於課程的理念內容,完全都不了解。
現在所謂年輕+快速致富的觀念氾濫,
是的氾濫。
並不是年輕就是沒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而是這樣的現象反而漸漸變成一種行銷的口號,
這也是我第一個購買課程被吸引的原因。
本網站主要內容在投資與自我成長,
就講投資這個領域的課程吧!
開課的人經歷怎麼樣?
他在市場上打滾多久?(並不是越久越好,只是一個評斷的選項)
他寫的文章、發布的影音你覺得是否有道理?
是否為一套有邏輯的理論?
這些「作品」是評斷這位老師所販賣的知識內容值不值得學習的好依據。
除了這兩點以外,還有什麼是在挑課程中可以注意的?
上面講到挑選課程的兩個重點:平台與老師過去的作品。
這邊我再多一個看法。
就像我說的很多名廚其實不願去連鎖餐廳用餐,
路邊攤也可能會有米其林等級的料理,
現代人要去吃沒吃過的餐廳,
都會上網查個食記,
所以買課程前查一下也是理所當然的!
然而跟食記不一樣的是,
只是目前這些課程大部分都有推廣獎金,
因此許多的心得文並不是真正的心得文,
反而比較像是廣告文,
作者是為了銷售目的而創作,並不是真正在分享。
要怎麼判斷是真心得文,還是只是為了賺取廣告傭金的廣告文呢?
有認真做價值輸出領域,不論是文章還是影音的人都會明白,
一個課程一定有所謂的優點與缺點。
當你爬到的心得文,只是不斷地講述優點,
或是將缺點包裝成優點,
不斷的揚善隱惡,
那基本上這篇心得文就沒有參考的價值,
請重新再搜尋;
相反的,若是作者可以很坦然的跟你說這堂課程可能不會適合那些人,
甚至願意跟你聊聊,
那我覺得將他列為可參考意見是沒問題的。
這邊不是我在自吹,
自認為目前在課程分享與讀者詢問方面都有保持初衷,
也因此銷售業績也很慘澹……

朋友詢問聯盟行銷相關課程對話


延伸閱讀:手機攝影課程IPPA冠軍開課,課程介紹
延伸閱讀:聯盟行銷大師班介紹
對於AMP聯盟大師班的看法
我很認真地看完對於這個課程相當有意見的臉書,
也去看了DCARD的那篇文章,
讀完後我簡單彙整一下我對於這堂課程的看法。
贊同點:
1.授課老師Jerry Huang並沒有太多自己聯盟行銷的戰績
的確上課的時候我有發現他常舉的例子是另一個他朋友架設的網站,
當然也有出現過他自己架設的,
但相對內容是較為稀少的。
2.課程退費問題
我認為這塊的確沒有處理好,不論是購買後七天、
甚至24小時內,
我認為都必須要有一個機制讓學員可以退費,
或許Jerry是怕自己辛苦弄得內容被Copy等等因素我不清楚,
但我認為沒有退費機制這點的確需要改進。
不贊同點:
1.我認為沒有詐欺嫌疑
課程的介紹(購買之前)其實就有講這不是一個快速致富的方法,
若想要快速的致富不建議購買此課程,
因此我認為Jerry在這方面算是倘盪沒有問題。
2.「我」確實有學到東西
在我推廣的心得文說到:
就算最後沒有因為這個課程賺大錢,
我仍然認為有學到東西,不會後悔花這個錢!
事實上目前網站的收入也確實跟我的花費打平沒有賺錢,
但在這個課程中打開了我另一到網路的大門,
我在看Youtube或網站時,
不再只是關注內容有不有趣,
而開始關注他們的行銷策略、內容安排、
排版、什麼時刻會說什麼等等,
我認為這是對「我」很棒的一堂啟蒙課。
總之,so far到現在我認為這堂課程沒有讓我後悔,
或許在架設網站上賺不到錢,
但確實讓我的視野與技能更寬廣了!
小結-我怎麼看線上課程
我目前上比較多類型的還是關於怎麼賺錢的課程,
有時候也是會看到留言說:這堂課上完我沒賺錢,請退費
這時候就有一些粉絲護航,
其中跳出來講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且深思後覺得無法反駁。
他們會說:「你花了幾十萬唸商學院,畢業後沒有變成馬雲或是巴菲特,有叫學校退錢嗎?」
我認為知識是有價的,
現代社會這麼忙碌,誰願意花時間無償告訴你任何的東西?
一個課程的好壞跟你自身能力也有關係,
一個大學生花錢去上國小升國中補習班,
然後說課上的很爛也是挺沒說服力的,
相反過來也一樣!

因此我認為重點是找到適合你的課程,
像上述所說
1.平台是否可信
2.是否有老師的作品可參考
3.是否有「可信賴」的心得文可參考
並不一定要三者全達標,
但若最後還是很不放心怕選到不適合自己的課程,
那就購買前先問問看退費機制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