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爆發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人類公共場所的活動彷彿被按下時間暫停鍵,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甚至在街上都看不到什麼行人(有進行封城的地區),

當然這也大大的影響到健身房的生意。
最近因為疫情有稍加趨緩,看似健身房的營運狀況也跟著好轉,
筆者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全台唯一上市的健身房股票-柏文,
他的未來是否是一間值得投資的公司?
內容目錄
柏文是誰?
講道柏文可能大部分的人都滿陌生的,
我第一次聽到這支股票還以為是做醫療器材,
但講到他旗下的連鎖健身房品牌-健身工廠,
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

健身工廠於2006年起源於高雄,是柏文開的第一間健身房,
目前全台灣共有49家廠館,
預計到2025年將開設到80家。
柏文旗下並不只有健身工廠,另外還有其他與健身相關產業:
.肖跳:目前僅在高雄草衙道開設一家,類似親子共樂體育館,主打的內容是藉由彈簧墊的跳躍達到運動效果。
·滾吧,Let’s Roll:也是目前僅在高雄草衙道開設唯一一家的保齡球館。
·人體工房:目前僅高雄一間,營業服務為芳療按摩。
·Kill Zone:雷射槍對戰遊樂場。
·兒童體適能俱樂部:結合健身專業,打造小孩學習各項運動環境,如足球、跆拳道等等。

經過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柏文的未來拓展藍圖計畫其實非常大,
只是目前這些由核心向外拓展的行業都僅開幾間店嘗試,
這也反映在柏文2019年營收上。

疫情發生後人們會不會改變消費習慣不再去健身房?
前幾週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新聞,
加拿大著名的瑜珈服飾品牌Lululemon(NASDAQ:LULU)
以5億美元價格收購一家新創公司-Mirror。
Mirror是由芭蕾舞者所創立的公司,
藉由穿衣鏡般大小的數位顯示器,
顯示運動者的動作,並媒合數位教練的動作與姿勢,
達到在家運動也有像是在健身房運動一樣的效果。
看起來這就像現在許多歐美流行WFH(Work From Home)般變成一種趨勢,
隨著科技的進展,
許多在過去需要到健身房的理由似乎都能在家中得到滿足,
例如:需要專業的健身器材、需要健身教練的指導……等,
但事實上健身房有一項功能,
不管科技在怎麼發達都無法被取代,
可能我要講的觀點有人會認為我在開玩笑,
人性的Show off 與敦促行為,
這兩項是人們會持續進健身房的理由。
敦促行為
不可否認的是,
很多人進健身房不是做需要專業教練指導的專業健身,
更多人僅僅只是跑步流汗,
那為什麼還要花錢進健身房做許多在外頭或家裡可免費從事的活動呢?
每個人都有怠惰的心態,
尤其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的時候。
想想現在出了社會自己去花錢上課是否比以前父母幫忙付學費時認真?
也因此許多人是打從心底認為,
或是事實上也是如此:
「在健身房花了錢繳了月費後,為了不要浪費才一定會擠出時間去運動,
若不是這樣我會給自己各式樣的理由,休息取代運動。」
我並不是在批判他們沒有自制力,
相反的我很讚賞這類的人,會利用各種方法達到想要的結果。
所以我認為這類的健身房需求仍會持續存在。
Show Off 心態
從遠古時代人就是群體動物,
因此在練習有了精實的體態後,
「需要」去健身房展現成果給其他人看,
這是很多人打從心底有的原始慾望-求偶或是示威。
或許有人覺得我在瞎扯蛋,
但看看美國第二季的銷售狀況,
運動品牌的服飾類別銷售比起居家服飾衰退的多了多
儘管這些運動服飾穿著的舒適度是等同於甚至大於居家服飾。
這說明了什麼?
其中一個原因或許是:
「我又沒辦法穿去給別人看了,那我買新的幹嘛?在家運動穿舊的就好啦!」
健身產業在台灣未來會持續成長嗎?
我認為會的,
原因有以下兩點:
1.人們消費習慣在改變
想想我們的父母輩或是公嬤輩,
他們有多少人要運動會選擇花錢進健身房?
「公園跑跑步拉單槓就好了!運動幹嘛花錢?」

但看到我們現在這一輩的人,
越來越尊重運動的專業,
我們從網路上會被灌輸許多知識,
會知道有專業的人指導運動健身,
是可以讓自己更有效率、更不容易受傷的一件事情,
也因此我認為未來的世代選擇加入健身房的人只會變多!
體育署2019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案報告書」指,能複選狀況下,分為學校運動場、公園、人行道、國民運動中心、民間健身房、在家運動、空地以及山區,18至24歲有13.2%、25至29歲有20.2%、30至34歲有15%願意花錢上健身房運動。
2.環境的變化讓人不得不選擇健身房
上述講到有些人進健身房只是為了督促自己,
讓自己可以運動跑跑步流流汗,
儘管這個活動在外面的馬路或公園也可以做到。
但這邊尚未提到的是有另一種進入健身房的理由-空氣汙染。
隨著環境的惡化我們越來越重視養身,
購買空氣清淨機的觀念也越發普及化,
若是我們會因為注重呼吸的空氣而購買空氣清淨機,
那當今天氣象報告外面空氣狀況很糟時,
那我們又該去哪個公園跑步呢?

所以我想這個部分是被人類創造出來的需求-一個室內運動空間,
這也將是健身房會員數上漲的動能之一。
那柏文未來的發展如何?
因為今年新冠肺炎的影響,
柏文2020年Q2獲利創3年新低,
合併營收8.83億,年減5.16%為近七年新低。
但由於疫情逐漸受到控制,
人們也回到健身房,
因此七月合併營收反而創下歷史新高!
目前台灣於健身房的人口滲透率約4%,
相較於歐美或是亞洲的南韓,
台灣整體健身房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以會員數來看目前尚未上市的世界健身(World Gym),
會員數是健身工廠的兩倍,
另外還有網紅館長開的成吉思汗,
以及政府極力在推廣的平價單次收費的國民運動健康中心,
都是健身工廠的強勁競爭對手。

與排名第二的World Gym相比,
World Gym有比較多負面的新聞,
根據銷保處統計是被申訴最多的健身房,
雖然近期已經有減少,
但網路評價不時有教練會狂推你課程等負面訊息;
相對的健身工廠克群似乎較年輕,
但課程的豐富度或是器材的保養似乎又比不上World Gym,
但回到結論來說,World Gym比起健身工廠,
不論是會員數還是展店數都高得多。
由柏文2020第二季發布的公開訊息表示,
他們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開設由48家開設至80家,
成長約63%,
在觀察期河流圖的落點,
可以推測合理價格為(我可能會買入的股價)
以目前的獲利來看我會訂為130塊以下才是我可能會買入的價格
(筆者撰文時間2020/9/13股價為 168)
評估可買入本益比為22~23倍間。

延伸閱讀:台灣趨勢研究-運動服務業發展趨勢
延伸閱讀:財訊-揮汗經濟學引爆健身房百億商機
小結
以上是我對健身工廠的一個評價給各位參考,
但如果是我本人要進行投資的話,
我會等到世界健身上市後才會真正的投入。
以會員數和連鎖店的數量,甚至網路投票的結果,
世界健身都遙遙領先健身工廠,
再加上他上市的日期已經有消息了,
延伸閱讀:World Gym原訂2020年上市,因疫情衝擊向後延期上市時間
就像我看超商股一樣,
延伸閱讀:超商股分析-全家還是統一
龍頭總是龍頭,
就算我現在評估全家營運狀況更好,
但我估算其股票價值仍然是以統一超的價值打折進行估價,
也因此我也是建議對健身領域股票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等世界健身上市之後再進行評估衡量。
Richmaple
原來健身工廠也有上市啊!看來也是個不錯的股票呢!
bodynewlife
我本身也很喜歡健身房 也剛開始學投資 今天看完版主分享真的是長知識了 非常感謝 大推!
鯊鯊
沒想過健身房有上市,投資股票果然要生活選股,可以很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