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說投資理財不對呢?
其實行為並沒有不對,
只是我們要搞清楚『理財』與『投資』的差別,
兩者執行上也有順序的考量。
比較常看到的是初入財務世界的人將兩塊混為一談,
沒有將各別定義與目標搞清楚,
最後就像沒有打好根基的武俠英雄般走火入魔。
所以我們就來談談這兩者的定義吧!
這是一篇系列文,
主要是幫助投資理財初學者釐清一些觀念,
以作者自身辛酸血淚史、
和各種花錢上課的心得統整,
不會報明牌,但會提供各種心法與學習管道,
讓大家能走更少的彎路,用更好的漁竿釣魚!
內容目錄
什麼是理財?
顧名思義就是:管理自己的財富。
這個議題可大可小,
小致了解自己平常的收入與花費,
大到資產配置與整體經濟狀況的應對進退。
但我想我們還是一步步來從基本的開始做起吧!
我認為理財新手有三堂必學課題:
(1)了解什麼是資產什麼又是負債
(2)我能掌握自己的花費狀況,我的現金流長什麼樣?
(3)我預計花多久時間達到我理想生活
這些課程在後續都會有文章詳細描述,
但本篇我想先強調理財的重要性。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這句話很多人都聽到耳朵爛了,
但就我實際觀察經驗這句話非常實在。
很常看到的狀態是明明就有很高的薪水,卻仍然沒錢,
實際問花費到哪了?無法明確說個所以然。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誘惑時代,
每天海量行銷廣告砸在我們眼上;
唾手可得的網購方式讓我們更方便消費,
錢會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從戶頭中溜走。
我不是在說要做苦行僧的生活,
錢賺來就是要花的,平常工作多麼苦悶,
假日吃個大餐買個衣服臭了嗎?
只是需要提醒享受是需要分配的,
我們加油是為了駛向終點,
中途去海邊山上瀑布繞繞看看風景很好很美麗,
但若我們過度消耗,最後反而需要用手推車才能抵達、
甚至根本就抵達不了終點,那就不美了。

同樣的套用在生活,
我們是要每一個「想要」都買,
還是有所取捨,讓我們有更多餘力,
讓人生的後半段走的更輕鬆美麗?
理財是降低投資風險的重要環節
投資效果與風險成正比,
也就是若我們越想要從投資獲得高額報酬,
所需要承擔風險就越大。
5%的報酬,於現行的市場已經是中規中矩的報酬率了。
假設我有10,000的投資金額,
經由5%的報酬率一年後可拿到500元的報酬,
…….好喔!一頓吃到飽就沒了,無感!
我當然是希望自己可以賺飽飽!花一年賺個22K不為過吧?
這樣的報酬需要320%報酬率的投資商品才能做到,
也就是5%報酬率商品的64倍風險產品,
一般這種狀況賠錢的機率也遠大於賺錢的機率。
那有錢人又是怎麼投資的呢?
試想當有人投資2千萬於5%報酬的產品,
一年後可收獲100萬的報酬,
他還會去追求64倍風險的產品嗎?
這邊要帶出的概念是,
當你理財整理出一定金額的財富,再進行投資才有意義。
否則不就是瞎忙一場(賺500餐費)、
不然就是承受高風險。
我個人是建議現金達100萬台幣以上再進行投資(指單筆投資策略),
理由後續投資篇會詳述。

連自己的錢都管不好,真的能掌握投資嗎?
這句話有點直接,但也是事實中的事實。
上一段說到投資相對理財來說是有風險的,
在我們要獲得報酬的路上
會有壓力測試我們、
會有誘惑勾引我們…
在決定走到投資這條路上,每一段都伴隨著心性考驗,
所以若是管理不好自己的財富,
連在面對沒有風險時自己的心都如脫韁野馬般拉不住,
那投資時又怎麼能控制得住自己呢?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理財與投資要分開且有順序
順序要先理財、再投資。
理財訓練你的紀律與心性,
讓你在投資路上有更多武器更好的準備;
理財增加你的本金,
讓你可以透過更低風險的投資獲得想要的投資結果。
小結
以上講完為何我強調投資與理財兩件事情要分開說的原因,
這是一篇系列文,
希望接下來我每週都能更新一篇上來與大家討論,
讓投資理財新手可以更容易進入這個世界!
鯊鯊
先理財再投資!!!很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