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台灣最幸福的其中一件事情,
就是在都會區便利商店比野狗多,
就算在比較鄉下的地方,
其實稍微找一下也可以找的到,
購物相當方便!
細細算下來便利商店股也是種民生股,
不管經濟好壞人們總是需要去便利商店消費,
市場上也有很多派系紛爭,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七粉和全家粉的紛爭。
小七粉:「全家看起來髒髒舊舊LOWLOW的!」
全家粉:「小七東西根本就都是ㄆㄨㄣ!」
好我們今天先不討論到底哪個比較好,
我們專注討論誰比較適合投資,不要起爭執!
內容目錄
台灣便利商店密度為東亞「第二名」
台灣平均每2,058人,連續四年超越日本,穩站第二名。
而第一名的韓國超商密度為1,205人/間(2018資料),
幾乎是台灣的兩倍!
代表超商發展在台灣還有一段很大的成長空間。

但為何經濟發展較台灣發達的日本,
超商成長反而被台灣反超越呢?
專家的分析主要來自於日本整體人口老化結構,
少子化問題導致超商市場趨近飽和。
但台灣也有少子化問題,
為何超商的密度還是可以持續成長呢?
台灣超商密度關鍵-超前佈署
很多人一定聽過這個笑話,
面試者:
「我四大畢業的!」
「我做過董事長特助!」
「我…做過便利商店。」
好你錄取了!
台灣現在的超商就是這麼萬能!
超商經營模式超前佈署,
列印、咖啡、手搖杯、繳稅繳費等等,
基本上身為一個人類所需要的服務在超商都可以滿足。
超商複合式營業模式是台灣可以突破的關鍵,
在今年台灣第一季營收表現,
超商甚至首度超越百貨公司,
或許有受到疫情的影響,
但這樣的狀況也不能不忽略超商持續成長的趨勢。

統一小七,一統江湖;
全家不出,誰與爭鋒
說到台灣超商的龍頭,
想必大家都是想到7-11小七統一超商(2912),
也的確長期統一超的股價是一路往上爬的,
雖然目前的股價不如高點350,
但仍然處於高價中。
近期網路聲量說全家(5903)超越小七的聲勢越來越高漲,
我們就很好奇到底統一超(2912)和全家(5903)的股票,
誰CP值比較高?
展店數量
全家(5903)於2009年時展店數量僅有2,401家,
相對統一超(2912)4,750家數量僅有51%,
但到了2019年底全家(5903)於台灣總店數已經成長到3,602家,
統一超(2912)則是來到5,655家,
比例上來說全家店數成長到統一超的64%,
這代表全家展店數量比統一超來的快速。
賺錢能力
統一超2019年營收為2,561億台幣,
全家則是777億台幣。
但剛剛有說過兩方展店的數量就大有差距,
因此僅看營收並不是很準確。
若我們觀察賺錢能力的兩個指標:
EPS與ROE,
可以觀察到統一超還是比全家優秀,

或許這與統一超在台灣是一連貫上下游整合有很大的關係,
整體成本控管較佳,
這也是為什麼在超商股中統一超都是那顆閃耀的星星,
大家只關注到他。
內部股東怎麼看
近三年統一董監持股約45.9%,
全家則是53.3%,
最近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顯示兩家公司的董事階層都是穩定持股,
信心十足!
另外兩家的自由現金流都是正數,
代表這兩間公司遇到營業狀況時都有能力可以度過,
不會傷害到股東權益。
綜合上述要講的是這兩家超商股票目前都是安全係數高的股票,
基本上投資人買來是不需要考慮倒閉破產問題的。
公司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to the firm ,FCFF=營運來的現金流-資本支出-稅金。公司可利用此現金發放股利、清償債務,或是景氣不好時用來度過難關。
未來成長性
在2014年時網路溫度計展開調查,
喜歡全家的網友僅占30%;而統一超則是佔了70%。
但到了2019年經過Opview針對品牌的調查,
全家的網路聲量正面評價第37名與負面評價第132名,
皆優於統一超的正面評價第44名與負面評價第148名。
可以看見的是超商龍頭的印象已經慢慢地轉換。
看到這邊的讀者應該可以嗅出我認為全家未來的發展會不輸統一超,
原因在於我認為未來數位時代下,
全家很多服務都已經先提早佈局了。
1.會員經濟黏著度高
全家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發展APP,
會員數於2019年更是突破880萬,並貢獻全家35%的營收。
其中APP解決許多痛點,
包含咖啡寄杯、預購、甚至集點等,
這些過去紙本化的服務都已經可以在APP上解決,
這也是為何全家APP發展較好的原因。
(我沒業配,但歡迎找我業配謝謝!)


2.特色化型商店威力加乘
除了近期很夯的無人科技商店,
全家也推出很多具有特色的概念店:
「咖啡廳中的便利商店」、
「韓國連鎖炸雞bb.qCHICKEN複合式炸機店」、
「智能複合式洗衣店」、
「主廚現煮刀削麵店」…等等,
成功帶來話題與人流,
也讓全家的網路聲量稱冠群雄。

全家董事長葉榮廷在報導中也表示:
他認為便利商店沒有飽和的問題,
全家會針對不同設店的地點,
提供不同的服務,
例如超市型商店、藥妝型商店、洗衣型商店,
「大同小異」是未來發展的關鍵策略。
3.鮮食改造計畫
2018年開始,全家就對自有的鮮食改造,
包括製程口感原料等等,
例如被稱作「白金」的麵包,
就與世界冠軍的麵包師傅推出一系列的冠軍麵包產品;
而被稱作「黑金」的咖啡,
也重新對機器與奶和咖啡原豆進行調整,
可以說對於小七東西最好吃的印象已經翻轉了,
只要去搜尋超商美食,
最近的聲量其實都在說全家已經不輸統一超了。

補充說明一下我不是全家粉,
也不是小七黑,
事實上或許是因為店鋪較多,我更常吃小七的食物!
所以拜託統一別黑我感恩感恩!
4.結合電商差異化物流
創造超商首例B2C冷凍物流服務、
台北市店到店當日抵達服務、
店到宅外送服務,
甚至在2020年還提供電商服務-「好店+」服務(報導連結)
店家只要找到買家即可,
其他物流、金流等開店所需的工具全家都可以幫忙準備好,
更提供一百件免運費以及三年不需要開店費用的福利,
可以說全家在超商物流以及與電商結合方面,
走的是比其他家都還要來的遠。
值得特別一提的行銷方式
除了以上四點外,
最近推出的買100杯送40杯咖啡行銷內容也是很有趣,
看到另一篇報導檢討全家不應該採取寄杯式的行銷,
理由滿多的,詳細可閱讀此篇報導
切入的角度不外呼為全家靠著削價與統一超咖啡競爭,
但整體全家咖啡銷量並沒有顯著上升,
另外咖啡獲利也不如統一超。

但今天要帶來另一個角度,
以低價或半買半送的行銷策略,
若是有追蹤我先前的文章可以發現瑞幸咖啡也用過類似的策略。
透過低價咖啡吸引人潮,
希望消費者購買高單價的其他像是蛋糕餅乾杯子等產品。
延伸閱讀:從瑞幸咖啡股價暴跌75%故事看出地雷股
以瑞幸的例子是失敗的,
但為何我認為全家這樣的行銷模式或許可以成功呢?
原因在於便利商店複合式的功能!
如果購買一百杯送四十杯的服務,
代表至少要光顧全家140次!
去了便利商店,會不會順便買早餐?
會不會想說把網購的東西寄到全家?
會不會去全家繳費?
要知道繳費、代收費用可以說是在便利商店中毛利最高的!
只是刷一下條碼,基本上沒有成本。
瑞幸的失敗在於產品並不吸引消費者,
消費者購買咖啡僅是想佔便宜;
而全家的可以期待在於融合了許多生活必須,
必須要得購買與服務,
所以究竟在咖啡策略上是全家對還是統一超對,
值得我們繼續看下去。
適合購入股票的價格
統一超:
撇掉2018年賣掉中國星巴克暴漲之外,
可以看到統一超固定本益比最高到27.7~32.2倍之間;
最低本益比則是23.2~27.7倍之間,
分析網站預估2020年EPS為10.48,
則統一超高估區間價格為290~337;
而低估價格為243~290。
若皆取中間值,則價格為266以下買入,313以上賣出。

全家:
高估價本益比為35.5~38.8倍;低估價格為25.4~28.8倍,
2020預估EPS為9.8,
則高價位區間來到348~380,低價區間為249~282。

若我們取中間值並用6/12收盤價來看可得到以下表格:

另外有一個向龍頭看齊版則是以統一超的本益比為賣出價基礎,
至於用哪個版本就看市場認為全家有沒有超越統一超的價值。
由表格中可以看到以6/12收盤價來看的話,
全家仍然有11%~37%的報酬率空間,
而統一超目前的價格是沒有獲利空間。
小結
這邊做幾個結論
1.獲利能力統一超仍優於全家不少
2.全家於未來布局是我較欣賞的,並且以老二之姿奮起直追
3.以目前股價來看全家仍有獲利空間;統一超則目前價格過高
我個人應該會觀察一下最近股市很亂的風向,
有機會的話會投資全家。
以上為筆者研究心得分享,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風險需自負
延伸閱讀:金融股存股最佳選擇
延伸閱讀:存股買房策略可靠嗎?
延伸閱讀:如何購買ETF? 0050購買的六個策略
Eric
好棒的分析 最近股市在盤整中 盤整後有往上的可能 是個好時機研究幾檔值得投資的股票
鯊鯊
近期也越來越覺得全家有超越小七的趨勢,從過去兩家給我選會直接進小七的,變成現在會想去全家看看有沒有不一樣的產品
尤其全家鮮食種類真的更多元
紐約工程師Jack
版主分析的很清晰,並提供四個未來的前景。我還真的是第一次看到超商股票分析!長知識!
馬克的足跡
帶我飛一起賺錢~~~~~~
Chopin
我要投資小七~
本益比真的是好用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