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斯理談股論金

理財投資與自我成長

好書推薦

轉職思考法|我該換工作嗎?|每個職場人都改懂的思考技術

轉職思考法

我們大概工作了個五六年,

多數人可能就會遇到一個問題:

「我該不該換公司?」

「這份工作好像不好也不壞」

「換了下一份工作也不一定更好」

會不會我現在不走就要在這裡待一輩子了?」

本書作者北野唯我直接在書的開頭下一個定論:

『只有相信自己隨時能換工作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為何會這麼說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你與公司的關係是什麼?

這本書並不是要教你對公司不忠;

也不是要告訴你隨時要跳槽;

而是要教你如何正確思考「就職」這件事情。


很多人應該會說:「我與公司的關係就是雇傭關係阿!」

不然呢?

對,或許以前是如此,尤其是在以前有終身雇傭制的日本,

但隨著時代變遷網路發達,還是如此嗎?

或許我們可以換另一個思考方法,將我們與公司的關係看成

買家賣家

公司是買家;我們是賣家。

我們提供給公司的是價值與服務,

公司根據我們提供的價值與服務花錢購買(薪資)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更加理性的思考一些問題:

我們是否有提供足夠的價值與服務?

公司是否有提供足夠的金額購買我們的價值與服務?

若沒有,我們是否該換另一家公司販賣我們的價值?

將自己想成提供價值者,

而不是單純的被雇傭者為何重要?


當你將公司當成棲身之處時就失去競爭力了

一旦將公司視為這輩子的棲身之處,

意思是將公司當為自己的家,

家是個甚麼樣的地方?安穩、舒服、放心。

這樣的環境會怕它改變,怕它不再這麼舒適了,

所以一有變化你會誓死捍衛,

這時候很有可能會將手段當成目的

當你棲身的安寧被破壞時,會不計代價地捍衛,

往往用的方法也不符合公司整體利益。


換到個人來說,當這樣的環境很舒服,

會想要跳出舒適圈嗎?

會想要更精進嗎?

我想是有一定的難度。


你在公司中是以市場價值為目標?還是以上司為指標?

兩者差異在哪?

在當公司倒閉或被裁員時,我們是否還有辦法存活。

以上司為目標的工作型態,短時間內可能會受到上司的重用,

也因為符合上司的「胃口」,會過得相對滋潤。

但一旦公司倒閉或裁員,

我們該去哪裡找到相同性格的上司?

又怎麼找回我們與上司花費多年培養的默契?

相對的以市場價值為目標的人,

或許在目前的職場上並不會混得最好,

但因為學習的目標專注於市場價值,

因此當環境有變動時,因為你有高市場價值,

所以可以快速的找到買家(公司)來購買你的價值。

這也是文章開頭所說,要將自己視為販售價值與服務的人,

當思考模式不一樣,焦點就會不同:

你不會想著今天要訂甚麼下午茶才會讓老闆開心;

會想著今天被交辦的事項,

在未來有多少價值,我要用多少心思去學習完成。


如何評估市場價值

作者提到三向量評估法

1.技術力:擁有高度技術力,任何公司都不可或缺的人

2.人際關係:能夠與所有人建立交情並且獲得幫助的人

3.業界生產性:是否待在成長中的行業

將這三個向量相乘,數值越大、正方體體積越大,

代表越具有市場價值。

★博客來「轉職思考法」書籍介紹


技術力

相信這個詞大家都明白什麼意思,

擁有一套專業的技術往往能讓求職變得更順利,

但我們還可以更加細膩地將技術力拆為「專業性」「經驗性」

若要用一個比喻形容這兩性,

專業性可以說是能力;經驗性是履歷。

作者建議在20~30歲時先盡量累積專業性

30歲之後要開始建立自己的經驗性

舉例來說:

30歲以前你是程式大師,專精於幾種類型的語法,這就是你的專業性;

30歲以後你領導過幾個專案,帶過多少人合作,這就是你的經驗性。

必須要先有專業,才可能會有人交付經驗性的工作,

若資質平庸的人,經驗在後期更顯得重要,

更可以凸顯出在眾多人中與眾不同的部分。


人際關係資產

當我們漸漸年長,脫離純粹付出勞力階段後,

人際關係資產就越顯得重要。

華人有句古老諺語:出外靠朋友

人際資產是一項可以讓你借力使力;

可以透過人際關係達到你一個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20多歲靠專業;30多歲靠經驗;40多歲靠人脈」

是作者畫出供大家參考的藍圖。


業界生產性

我們可以觀察到,都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

怎麼那個科技新貴的起薪就比我高那麼多?

「站在風口的豬都會飛」

專業性與人際資產不足的人更應該慎選產業,

若選對上升趨勢的產業,就算不用表現特別突出,

市場價值也會體現出來;

相反的在衰退的產業中,累積再多經驗也都沒意義。

作者特別提出,若包含自己的公司在內,

整體業界獲利不斷下降,就要注意是否待再「下降趨勢」的產業鏈中。


反思: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上述從市場價值來思考未免有點功利主義,

「難道我不應該追求自己做了會感到快樂的事情嗎?」

不,應該!

尤其是時代變遷,或許很多做自己真正感到熱情快樂的事情,

才更有市場價值。

但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什麼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我喜歡看書聽音樂看電影,但這些都跟我的工作沒有什麼關係。

當工作有點迷惘,思考這是不是我喜歡做的事情,

縱使理性思考下這份工作可以帶來許多收穫,

若還不清楚甚麼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可以試著換位思考:

或許你需要的不是「喜歡做的事情」,

而是「喜歡的狀態」。

絕大多數的人對於追求自己真正感到有熱情的工作感到困擾,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一直是人生重要的課題。

但我們或許忽略了,

很多人在意的是『狀態』而不是『事情』

:是否有得到成就感?

:是否得到欣賞?

:是否覺得對公司或社會有貢獻?

為何我們會對找不到可以投入100%熱情的事情感到焦慮?

因為市面上成功的書籍幾乎都是由那1%,

追求成功對於做的事情感到快樂的人,

也就是to do人型

但往往忽略了其實絕大多數的人在意的是狀態,

也就是being人型

比起茫然地追求事情,不如追求喜愛的狀態,

或許會讓我們的工作更踏實。


小結

可能認識我的朋友知道我在前幾年離開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除了書本介紹的轉職思考法外,

我另外提供了一項思考法,

來判斷是否應該要換工作:

看看你前面上司的樣子,是否是你10年後想變成的樣子?

若是,恭喜你找到可以待一陣子的公司;

若否,趕快開始計畫轉職吧!

我說的是計劃並不是隔天把離職信丟到上司臉上,

你是否有市場價值?又該往哪個方向培養市場價值?

是決定你是否可以順利轉職的關鍵。

本書用說故事的方式,

提供我們在職場上另類的思考方向,

若有興趣閱讀詳細內容,

可由下方博客來連結訂購。

★博客來「轉職思考法」書籍介紹

20 留言

  1. Shelly

    謝謝分享~
    「看看你前面上司的樣子,是否是你10年後想變成的樣子?」這個簡易判斷方法滿不錯的,很有感受!

  2. 小葉

    非常同意” 20~30歲時先盡量累積專業性 “這句話,先不要在乎薪資的多寡,而是要計較這份工作能讓你學到甚麼

  3. TOM

    個人觀點,其實我認為根本不需要有目標,目標反而會限制自己! 感謝分享

  4. 看完後深深覺得自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究竟喜歡什麼了

  5. to do 和being類型真的是一針見血呢XD
    書中的人際關係資產、業界生產力、技術力的圖表
    很適合拿來評估自己的狀態
    謝謝分享

  6. Jennifer

    會想買這本書來看!中間提到20歲靠專業。30歲靠經驗,我覺得這是我要好好重新規劃的部分,現在處於20歲,但我做的事比較像是經驗行,還沒找到真的專業的地方。謝謝分享

  7. Yin

    謝謝版主的分享 讓正值職業倦怠期的我有了不同的想法!!!

  8. 真的很想要換工作!!!幫助思考的一篇

  9. perry

    謝謝分享~很棒的建議 希望我可以知道如何選擇下一份工作

  10. 邊看的過程中,我邊思考了版主說的話
    雖然我上司的樣子,是我10年後想變成的樣子,但這公司可能無法保我10年QQ

    前幾年離開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好奇想問版主後來換到什麼類型的工作呢?
    是你自己喜愛的嗎?

    • 原本是年薪百萬的科技業,後來換成傳統產業
      雖然現在工作不是我所愛,但至少把時間空出來找到我真正追求的事情了^___^

  11. 近期剛好在轉換跑道,看完版大的分享真的要來好好規劃好好思考一下了!
    現在的生活是五年前自己造就的,要馬上開始改變啦!!

  12. 謝謝分享,不想要變成上司:) 哈哈哈

  13. 很認同版大的見解 “我們是否有提供足夠的價值與服務?公司是否有提供足夠的金額購買我們的價值與服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要換工作前,得先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

  14. 年輕先學習,也是成功的法則,不要急

  15. 鯊鯊

    社會新鮮人,確實應該先累積專業,未來才能你挑工作,而不是工作挑你

  16. Jun

    怎麼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真的蠻難的,喜歡版主分享的一些參考標準

發佈留言

佈景主題由 Anders Norén 所設計